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高原重建展新颜 基础支撑惠民生
时间:2025-09-03 14:08 点击次数:102

  图为在定日县措果乡野江村,工作人员为群众安装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户户通”设备。记者 旦增嘎瓦 摄

  一批批高质量基础设施项目落地生根,一座座美丽新家园拔地而起,灾区群众正满怀信心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自定日6.8级地震发生以来,日喀则市将基础设施重建作为灾区“原地起立”的“先手棋”和“超越从前”的“奠基石”,坚持一切决策围绕灾后恢复重建来谋划,一切工作围绕灾后恢复重建来展开,一切项目围绕灾后恢复重建来布局,一切资源和力量围绕灾后恢复重建来聚集,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推进基础设施灾后恢复重建,不断夯实守护民生福祉、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

  国道318线定日段、拉孜雅鲁藏布江大桥等关键节点在最短时间内架设保通便道,保障救援“生命线”畅通无阻;危桥抢修、便道新建同步推进,为大规模重建建材运输开辟高效“绿色通道”……

  地震发生后,日喀则市交通运输部门以最快速度抢通受损国省干线,为人员救援和物资运送赢得“黄金时间”。“优先保障民房、学校重建运输通道”成为铁律,一条条“连心路”“幸福路”精准延伸至每个集中安置点,兑现“通村路到家门口”的庄严承诺。

  日喀则市立足“重建即提升”的系统思维,统筹推动交通网络提档升级,不仅为灾区复苏按下“加速键”,也通过全面强化防灾减灾能力,为高原长远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让群众喝上“安全水”“放心水”,是灾后重建最紧迫的民生工程之一。日喀则市将饮水安全作为基础设施重建的重中之重,全域推进“放心水工程”提质增效。

  市水质检测中心发挥技术支撑作用,运用精密仪器对居民用水进行严格检测。震后水厂恢复运营伊始,检测人员便坚持每日走村入户,建立“一户一档”水质监测台账。数据显示,水中杂质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值,酸碱度稳定在最佳区间,各项指标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曾经为“水混泥沙”犯难的群众,如今拧开水龙头就能享用洁净的自来水。这份沉甸甸的民生承诺,正通过纵横交错的输水管道,化作群众家中流淌的幸福甘泉。

  “以前做饭烧木柴、牛羊粪,现在全用电,干净又方便!”群众朴实的话语,道出了生活变迁,也成为电力重建成效的最佳注脚。

  震后电力重建并非简单恢复,而是立足长远的现代化改造、面向未来的系统性升级。国家电网定日县供电公司牢记“人民电业为人民”宗旨,通过科学规划优化电网结构,全面补齐震前电网短板。员志愿服务队深入安置点,逐户排查电路隐患、开展安全用电宣传,让群众用电更安心、更省心。

  崭新的银线铁塔跨越雪山草原,不仅点亮新居的灯火,更激活了县域经济“一池春水”,成为驱动高原特色产业振兴、赋能城乡融合发展的强劲引擎。

  在萨迦县安置点,新安装的直播卫星接收设备既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也搭建起了解世界的“信息窗口”。卫星电视承担起政策宣传、防灾科普、农技培训等功能,成为群众“家门口的课堂”。居民尼玛感慨:“党的政策能及时听到,外面的新鲜事能随时看到。”

  在重建物质家园的同时,精神家园的联通同样关乎民生福祉。日喀则市将信息畅通作为缩小“数字鸿沟”的关键抓手,全力保障灾区与外界的“信息生命线”,为灾区融入现代生活、实现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从抢通“生命线”到升级“发展脉”,从保障“放心水”到点亮“万家灯”,从架设“信息桥”到织密“安全网”,一项项坚固耐用、功能完备的基础设施,是党心连着民心的生动写照,是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有力彰显,更是托起受灾群众幸福生活、支撑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根基。

  如今,四通八达的道路网络、安全可靠的饮水供电、便捷畅通的信息服务,与崭新民居、兴旺产业、群众笑脸交相辉映,共同绘就“新村貌美、新居暖心、新业兴旺、新生活甜”的雪域振兴新画卷。(马晓艳)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25 HOME-傲世皇朝「保障平台,省心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